按需印刷:出版模式變革突破點
來源: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/報 | 作者: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/報 | 發布時間: 2018-06-27 | 1067 次浏覽 | 分享到:

    編者按 日前,由原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黎雪主編,聯合衆從事出版與印刷的專業人員參與寫作的《POD互聯網時代的按需印刷》出版發行。在閱讀這本行業首部研究按需印刷的著作之後,行業專家有所思有所悟。


  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出版印刷企業認識到按需服務的價值,但同時,成本壓力及市場需求變化等難題也為按需印刷的發展帶來困境。按需印刷是一場持久戰,在這樣的境遇下,《POD互聯網時代的按需印刷》一書應運而生,将多年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,探究按需印刷的意義與做法。筆者認為,這種直面現實問題的方式頗具創新力,亦切實感受到按需印刷對轉變出版商業模式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。


  出版社改變出版模式動力不足


  直面現存問題,催促模式順勢而變


  《POD互聯網時代的按需印刷》全書分為8章,加上《國内常見數字印刷設備一覽表》《生産型數字印刷設備認定指标》等頗為實用的附錄,20萬字主線清晰,層層展開,緊跟時代步伐,敢于直面工作中的現存問題,收集了國内領先的9家按需印刷企業的實例及不少與印刷、出版曆史相關聯的資料,頗具可讀性。


  打開本書,開篇開宗明義地告訴讀者:“互聯網社會更加開放、創新、互動和多元,正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結構。”為此,因互聯網技術而引發的個性需求——産銷方式的變化,使經濟方式由計劃走向市場,走向共享按需。由傳統的先生産再消費,演變成先消費規劃,再定點、定時、定量生産。這是出版社必須得改變已習慣的商業模式的社會大背景。


  全書以“數字锉刀锉平傳統業态邊界”為主題,對照出版業的傳統業态與互聯網時代出版業态間的差别,通過分析蘋果、亞馬遜這些典型案例,總結出版業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,得出的結論是:便捷、可更新、規模、可檢索、多媒體是信息傳播競争力的基本要素,出版是信息傳播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,紙質圖書要在數字互聯網時代激烈的信息競争中不被抛棄,那就必須得以能夠一本起印的數字印刷技術,連續不斷地增加重版修訂的頻率,實現圖書内容的快速更新。在紙質圖書上印刷二維碼,利用智能手機實現紙質圖書的VR、AR功能,實現紙質圖書的多媒體性。


  目标既已明确,關鍵是要見諸行動,但恰恰因為一些因素,如庫存圖書依然算作企業資産等原因,出版社在改變出版模式上的動力遠遜于印刷企業。在數字印刷大步進入建築裝潢、紡織印染等與紙張并不相關的嶄新領域時,最适宜采用數字印刷的圖書印刷在國内卻演進遲緩。催促國内出版模式的順勢而變應該是出版這本圖書的意義所在,目标就是實現出版“零距離”、印刷“零差異”、發行“零庫存”、版權“零擔憂”。


  新書中55%成為絕版并退出流通


  關注短版需求,打破固有商業模式


  圍繞出版社亟須改變現行商業模式的重要意義,人民郵電出版社副社長李文在2017年曾列舉過一組讓人震驚的數據:2016年我國出版物零售總額833億元,總庫存1143億元,每年出版的新書中55%成為絕版并退出流通。必須指出的是,這是在圖書銷售市場見好、尚不包含沒有列為統計範疇的個體門店庫存的數據。這其中無疑也存在有市場需求隻因專業面偏窄、要書的對象又找不到所需圖書的情況,解決這些困難一定程度上就是數字印刷應該肩負起的責任。


  可見,數字印刷在圖書、特别是短版圖書的按需印刷中有着廣泛需求,需要的是丢掉已經頗為合腳的“舊鞋”,打破習慣的商業模式。


 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閱讀習慣,互聯網也必将改變長期以來出版社以産定銷的市場模式,印刷技術的發展為助推這場出版變革提供了可能。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技術發展基礎,但隻有當C2B開始大規模興起的時候,整個商務的全鍊路才會徹底地被互聯網重構,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個性化需求開始冒頭但又未到大規模興起的時候,改變商業思維模式,把客戶驅動看作是整個運營起點,這也是現在出版社必須得思考轉變商業模式的原因所在。


  看到市場正在出現的變化,敢于踏浪而行的弄潮兒确實存在風險,但也可能意味成功,成為勇敢的先驅者,當然也不排斥因失敗而成為先烈的可能,為進步付出代價。無論如何,在新事物已經向出版人招手的時候,知識精英們應該有足夠的膽量,審時度勢,敢于嘗新,在滿足文化消費者需求的道路上再向前邁出一大步。


  (本文作者系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)

新聞中心

NEWS CENTER

市場活動
用戶案例
行業信息
展會預告